上奇点公益,快速找到需要的公益信息

倡导公益数据共享理念,传播信息技术,提升公益行业效率,推动公益信息对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奇点讲公益

奇点讲公益

我们让 AI 做了“心晴伙伴”:高考季的一次心理陪伴支持

发布时间:2025-06-03 发布者:奇点公益

0

每年高考临近,考生、家长、老师都会步入一段特别的心理状态——期待、紧张、压力、焦虑交织。


但真正能够倾听和理解,并提供帮助的“人”,往往太少了,大多数时都以几句安慰作罢。


今年,我们尝试做了一件新鲜的事:
做一个专为高考季设计的AI心理疏导师,陪伴那些情绪无处安放的考生以及焦虑的家长们。

我们给它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心晴伙伴(高考版)。


图片
01
为什么我们想让 AI 来陪伴学生?

在日常项目中,我们常常遇到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他们不愿意把心事告诉老师,也不想让家长担心。
“有时候,我只是想说说而已。”一位学生这样说。


那一刻,我们想:如果AI能成为一个温和的倾听者呢?

我们不是想用AI替代心理咨询师,而是想用它,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情绪陪伴者,
一个随时可聊、不评价、不灌输的朋友。

图片


02
心理学支撑:心晴伙伴不仅会“陪聊”

我们不希望“心晴伙伴”只是一个听你说话的机器人,更希望它能够基于心理学知识,给予适度引导与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因此,在设计初期,我们基于开源AI平台--扣子(Kooze),引入了认知行为疗法(CBT)、非暴力沟通以及丰富心理疏导知识库等资源进行AI 心理疏导的设计与训练,以使其能够成为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能力的 AI 心理疏导伙伴。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专业 AI 心理疏导与大家平常聊天的 AI 工具有什么不同,我们要先向大家介绍心晴伙伴的一些设定:


1.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CBT是一种非常常见、效果明确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核心观点是:

“并非事件本身导致情绪,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因此,CBT往往帮助人识别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逐步建立更现实、温和的思考路径,从而缓解压力与焦虑。


2.心晴伙伴怎么做的?

我们在AI对话中内嵌了一些CBT常见干预技术,例如:

  • ✅ 情绪识别:帮助用户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听起来你可能感到焦虑,是因为…”);

  • ✅ 认知重构:引导用户重新看待负面想法(“如果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呢?”);

  • ✅ 自动思维挑战:识别消极自动思维,如“我考不好就完了”,并回应“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当时发生了什么?”;

  • ✅ 正念呼吸引导:在焦虑强烈时引导用户短暂停下来,关注当下(“试试看一起做个深呼吸,好吗?”);

  • ✅ 行动建议:结合CBT中“行为激活”策略,鼓励用户做一件小事,如喝水、写下三件今天做对的事。

这些脚本和流程,都是由心理咨询师顾问团队协助设计和审核,让AI输出不仅温柔,还尽量专业、安全


3.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其他一些设定:

  • 温柔中立:不批评、不评价、不给结论,用倾听和共情为主;

  • 情绪识别:识别对话中的焦虑、压力、孤独等关键词,给予情绪命名和支持;

  • 正向引导:鼓励表达情绪、接纳自己,同时适度推荐寻求现实世界帮助;

  • 随时在线:全天候可用,手机扫码即可进入聊天界面,还可以语音通话。


4.我们为它设计了一套人格设定:一个温暖、理解你、不会讲大道理的朋友。


它会说这样的话:

“我听得出来你很努力了。”
“要不要一起试着放松一下呼吸?”
“你愿意和我聊聊让你焦虑的具体原因吗?”


我们还设定了“安全词机制”:当系统识别到高危情绪(如“想放弃一切”“没有意义”“自杀”等),会提醒对方寻求真实的人类帮助,或拨打专业心理热线。当然,也会有复杂的数据安全以及隐私管理等设定。


ps:高考版的也会有考生鼓励以及家长宽慰专业话术哦,大家可以通过聊天感受到心晴伙伴的情商高低!


图片


03
我们看到了一些真实的回应

上线初期,我们邀请了一部分青少年志愿者试用(不需要个人信息、不保存对话作为AI 学习使用,纯粹的感受对话流畅度以及服务质量)


以下是一些匿名反馈:

  • “说实话,比我想象的好用。”

  • “我不想和老师说这些,但和它聊,觉得还行。”

  • “至少它不会让我‘要想开点’。”


有一位试用者说:

“有时候,我知道自己只是情绪到了,不需要解决问题。只要有人听听就好。”

“如果是AI,它不会觉得我矫情。”


这些话坚定了我们继续优化它的决心。


图片
图片


04
我们的观察和反思

我们不认为AI能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但在资源紧张、人力有限的现实下,
AI可以成为一个“过渡性支持”:在没有人类陪伴的时刻,先接住情绪。


它可以:

  • 降低倾诉门槛:学生更愿意对AI说出情绪;

  • 补足服务缺口:AI随时在线,弥补心理教师的不足;

  • 提供陪伴感:情绪需要“被回应”,哪怕回应的是机器。


当然,它也有边界:

  • AI对“语言之外”的情绪难以察觉;

  • 模型理解有限,有时答非所问;

  • 真正的心理干预,仍需人类专业介入。

所以我们始终强调:“心晴伙伴”不是医生,而是朋友。

图片


05

我们希望这只是开始

目前,“心晴伙伴”已由奇点公益负担成本,面向考生和家长开放试用。目前我们仅提供基于微信公众号聊天的服务版本、保存网页电脑/手机访问的飞书/火山引擎版本,暂时没有将它开发成为小程序版本或免登录版本。


任何人即可进入,与AI匿名对话。我们也会不断更新内容、优化引导、增强识别机制。


👇 使用方式一:微信公众号直接使用

关注AI 公益大数据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界面输入任意文字,忽略掉我们的默认关注回复,即可在线开始对话聊天。(这个版本的延迟度较高,但是好在不需要二次跳转或登录)。使用示例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 使用方式二:跳转扣子,登录后使用网页服务

复制链接(也可在文末留言获取链接)https://www.coze.cn/store/agent/7499289603535601675?bot_id=true


在手机游览器或电脑游览器打开,随后需要手机号码注册(或用飞书/火山引擎账号登录),需要你同意授权。手机端操作如下图所示(电脑端流程一致):

图片
图片



我们希望,这个轻量级的AI工具,能在高考这个特殊时刻,成为一些人短暂但真实的支持。
哪怕只是缓解一场无人知晓的深夜崩溃,那也是AI在做“有温度的事”。


图片


图片


👋 写在最后:你怎么看 AI 陪伴?

你会愿意和AI倾诉情绪吗?
你希望AI做到“更人类”,还是“保持距离”?
你见过哪些适合青少年的心理AI产品?

欢迎留言聊聊。


我们相信,AI与公益结合的未来,需要你我共同探索。



如需共建“心晴伙伴”,或将此工具推广至更多学校、社群或公益项目,欢迎联系我们。

我们愿意开放部分脚本和搭建方法,一起做更多“有用的AI”。

联系人: 刘霞

手机号:18811552795(同微信)

邮 箱:liuxia@jidian.org.cn



返回

合作伙伴

奇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