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奇点公益,快速找到需要的公益信息

倡导公益数据共享理念,传播信息技术,提升公益行业效率,推动公益信息对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奇点讲公益

奇点讲公益

采访|抗疫行动专业志愿者--李昂达(奇点理事长

发布时间:2020-02-26 发布者:奇点公益

0

病患带有传染性,普通志愿者没法奔赴现场援助;疫情态势每日变化,武汉市内的需求也变化难测……从事志愿服务近8年,奇点公益理事长李昂达也不禁感叹,2020年初武汉疫情的影响程度前所未有,只能“见招拆招”。而线上公益,或将成为今后公益行动发展的新趋势。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前所未有的在线助人

1月23日凌晨,湖北省武汉市紧急宣布:当日10点起暂停一切对内、对外公共交通。“封城令”一下,李昂达在微博上以数知实验室的名义敲下了沉重的话,“这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公共管理挑战”,邀请众人“用群体智慧帮武汉度过疫情难关”。


正值2020年中国农历大年二十九,那座被切断对外联系的孤城、被困住的人们、万家灯火背后的千万个小家,牵动着各方社会各方力量的心。“京鄂 iWill 志愿者联合行动”即于同日发起,意在通过远程志愿服务,为此次冠狀病毒肺炎疫区的社区居民与前线在地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专业的志愿支持服务。


李昂达也收到了项目发起人翟雁的邀请:“新形态下的远程志愿服务,要依靠互联网。”在翟雁看来,专业的志愿服务仍需要一个平台系统支撑。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公益信息化多年的李昂达正是搭建这个技术平台的理想人选。


欣然应允后,1月26日,李昂达加入了几十个由各方汇聚而来的志愿者加入的各类微信群,不同群内的人员包括了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在线社工、在地社工、运营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居民等各种角色。而他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微信群里在线“观察”。最开始的几天每天花上10小时,李昂达在群内观察志愿者们如何进行线上接龙、如何记录求助病患信息、如何与湖北当地社区协作以便为求助病患提供所需帮助。仅仅使用微信群是不足以有效率的完成这次志愿行动,李昂达根据不同角色与不同场景的工作需求与行为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协作工具。


下一步是平台化。李昂达介绍,由于各个在线工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为了能让大家工作成为一个整体,需要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在整个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过程中,李昂达发现了10余种适合这次志愿行动的的线上工具,包括微信、石墨、灵析、千聊等。下一步的工作是将使用场景与使用方法规范化、文档化与指南化。通过规范的组合应用这些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志愿者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实现数据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李昂达给上述经过文档化、规范化的多种在线工具组合应用的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志愿者联合行动技术支撑平台(临时版)对这一平台,他其实还有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为未来开发一个真正的整合支撑平台完成需求分析与产品设计的工作,整合目前各类工具的优点,以便未来在应对类似疫情中,为在线志愿行动提供理想的支撑。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益的行业观察者

李昂达最早接触公益是在2012年,为2011年刚成立的“大爱清尘”--一个专项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的公益项目设计开发了第一个网站。


在朋友圈的个人签名中,李昂达称自己孜孜以求者系“好奇心的创业求真之旅”。毕业于清华大学,李昂达是数聚变科技、奇点公益和数知实验室的创始人。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自述“开放数据布道师是我最希望自己拥有的标签,为此我分别成立了一个软件公司、一个公益组织和一个自媒体。”


奇点公益的发起,正是李昂达在公益领域推动开放协作与开放数据建设的载体。他笑称,我们的核心项目是建设一个公益领域的“大众点评”,力图按照领域、地区等分类标准帮助有特定需求的人搜索查找所需。在奇点公益官网数据库中,不仅涵盖国内公益机构、公益活动的信息汇总,更有各类主题的公益组织名录,如反家暴主题、大病救助公益项目、全国罕见病数据库等。“上奇点公益,快速找到需要的公益信息,”官网搜索栏上的口号简洁有力。


2020年初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度将公益组织和民间行动拉回公众视野。这次,李昂达将奇点公益定义为“行业观察者”,“观察涌现出了哪些民间行动,他们都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形成了怎样的经验”。1月25日起,基于疫情时期各类企业及慈善组织做出的暖心行为,奇点公益对企业捐赠信息、信息传播协作平台、在线疾病问诊平台等11个大分类进行了持续跟踪。


最令他欣喜的是许多非机构行动的涌现。在他的观察里,此次疫情出现了大量”一拨人自发涌现出来,迅速开展行动”的自组织行为。“疫情结束后,这一波人可能就散去了。但这类自发形成的公益救助临时队伍其实是社会进步、文明发达的一个标志”,李昂达表示。他计划对这其中一部分人进行访谈,让更多优秀的公益行动经验得以记录、分享、传播,这符合奇点公益成为“一个基于数据库的公益媒体”的目标。


和新冠疫情见招拆招的日子

于普通人而言,2020年的春节显得格外艰难。对于不得不居家隔离的亿万国人,也有着驰援武汉、为湖北同胞出一份力的情怀和念想。即使有多年志愿服务经验,李昂达表示,这次的湖北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程度超过汶川大地震,其极强的传染性使民间力量却很难亲赴前线帮忙;另一方面,如何避免运送物资的人被感染?怎么样保障武汉当地志愿者的安全?这都是此次疫情的特殊性给民间救助带来的新问题。


于是,线上救助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但是,除了线上沟通远不如面对面高效,在李昂达看来,线上公益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疫情中,精准把握湖北当地人民的需求?他举了一个例子,iWill 志愿项目最初服务于武汉自我隔离的居民,这其中包含了一些肺炎感染者。如今这类感染者更多转移到了方舱医院,因此现在居家的武汉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疫情的情况每天都在变,项目的需求也是每天都在变,”李昂达表示,“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可喜的是,线上协作未阻碍来自五湖四海、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们的全心投入,医生、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等专业人员的加入,成为了此次线上公益“非常有力的补充”。“通过专业的组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李昂达对武汉疫情iwill志愿活动的总结。


不过,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不少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均返工上班。先前没日没夜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们只可利用下班时间继续工作,为当下的线上救助增添了“供给不足”的难题。让李昂达担心的还有疫情结束后公众的心理健康。他认为,受此次疫情影响情绪的人受众范围广,除了湖北当地居民、医护人员,还包括了不少刷微博微信关注疫情的民众。


即使是此次疫情结束后,后续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仍是刚需。在李昂达看来,这次史无前例的湖北疫情,后续影响还要持续5-10年。


“在需要我的时候实现价值”,李昂达这样形容他多年从事公益的初心。民间力量正是如今武汉疫情爆发一个多月以来很重要的力量,为各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他眼里,哪怕是在微博微信上为疫情求助信息转发的普通网民,都可以称之为“志愿者”,都是在为支持湖北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

2020年2月,在武汉疫情中义无反顾的社会力量,依然在继续冲锋、团结、互助。


撰文:朱秋雨 校对:彭珺琪


返回

合作伙伴

奇点微信